当前位置:首页 >> 资料荟萃 >> 史料选编 >>正文
当年佟家花园民兵连劳武结合改造盐碱地修台田
发布时间: 2018/11/28 10:17:32

  沧州市的佟家花园村,在20世纪60年代共有142户,680多口人。耕地400多亩,其中160亩是盐荒洼地,历年播种拿不住苗。人们形容这里是“春天碱如霜,夏季水汪汪,种上一斗籽,难收一升粮。”解放后,也曾扫过碱,挖过沟,一直没有间断过对盐碱地改造,但收效不大,长期以来依靠国家供应粮食。1964年初春,党支部、民兵连带领民兵劳武结合,治碱修台田,仅用50多天的时间,就把“南大荒”又洼又碱的“赔本田”,改造成为抗涝抗碱的40亩台田。接着,再接再厉,又完成了全村盐碱地的改造。中央和省市领导多次到该村视察调研,《人民日报》等多家媒体多次报道该村治理盐碱修台田的经验。民兵连代表还出席了河北省第二届先进民兵代表大会。

  过去,佟家花园以养花种菜为主,吃粮主要靠国家救济。60年代,我国面临反动势力联合反华的严峻形势和军事威胁。盘踞在台湾的国民党集团,在美国的支持下,多次叫嚣 “反攻大陆”,苏联也在中苏、中蒙边境地区大量增兵,多次在边境地区挑起事端。面对严峻的国际形势,毛泽东主席提出了“备战、备荒、为人民”的战略决策。佟家花园党支部、民兵连认为,“国家面临着严峻困难,我们一定要响应毛主席的号召,备战、备荒发展生产,我们有400多亩耕地,不能总是伸手向国家要粮食吃,不能再扯国家建设的后腿。”

  思想统一后,党支部、民兵连决心改造村里的荒地,让沉睡多年的盐碱洼地生产粮食。

  1964年春,党支部、民兵连挑选了21名基干民兵组成专业队,打响了治理盐碱地的战斗。当时刚开春,春寒料峭,大地还没有完全解冻,大镐一下地,就震得手疼,有的民兵手掌磨破了,站在地头上看着一大片白碱地发了愁,一些本来就信心不足的人开始动摇了,有的说:“这哪是改造盐碱地,纯脆是治人,自找罪受。”党支部、民兵连分析认为,出现这些思想苗头,主要是思想教育没有跟上。因此,组织大家学习毛主席著作,用愚公移山精神统一大家的思想,决心苦战三年,把“南大荒”上的160亩洼碱地,改造成防涝抗碱的保收台田,为国家做出自己的贡献。

  认识提高后,党支部、民兵连带领民兵第二次开进盐碱地,将队旗插在工地上,开始了向盐碱地要粮的战斗。民兵们披星戴月,苦干巧干,虽然天气还冷,但民兵们都脱去棉袄,用镐头凿开半尺厚的冻土。虎口被震裂了不觉疼,铁锨和镐头用坏了,再换一把继续干。就这样,原计划3个月修成40亩台田的计划,只用了50多天就完成了。21名民兵开挖出了37条长100多米,口宽3米、深1.25米、底宽0.5米的排水沟,并用从这些沟里挖出的土把40亩台田垫高了1尺半。修好的台田全部赶上了播种季节。

  台田修好了,为了当年见效,打算立即种上作物,但又恐怕白浪费籽种,就抽调3名民兵成立了一个科学实验小组,他们采取先在台上翻土晒干的方法,试验结果土块没有返上潮来,证明可以出苗,不过当时还是没有十分把握。党支部书记兼民兵连指导员马振东听说青豆上肥少也能生长,还有抗碱的能力。队员们就先在修好的台田上试种了5亩大青豆。结果7天就出了全苗,而且苗绿,不发黄,长势很好。这个好消息很快传遍了全村,人们很高兴。可是也有些人不相信,说地被太阳一晒,返上碱来,小苗就死了。但事实做了回答:经过一场细雨,又经过太阳晒,田里的小苗又长高了二三寸,绿油油的长势喜人。

  为了充分利用这40亩台田,大队计划在台田里种玉米和棉花,还要在台田沿上种向日葵、栽果树,在沟坡上种豆子,沟底上种蒲子。但这需要相当一笔资金,去哪里弄呢?有人提议向国家贷点款。马振东说:“大寨人能靠两只手一条扁担变穷山为富山,咱就能靠两只手一把铁锨改造洼碱地。”队员们树立起自力更生、奋发图强的革命精神,学着大寨人的样子,各个背起拾粪筐,又自觉从自己队的苗圃里,弄来些不好卖的树秧子栽在台田沿上。播种的时候,需要浇水压碱,队员们就跑到一里以外的运河里去挑水,平均每人一天挑60多趟,等于一天要走100多里路。肩膀压肿了、磨破了,队里没有一个人叫苦。

  1964年,沧州地区雨量过大,不少耕地沥涝成灾。人们都很担心,台田里要是跑了水,就会返上碱来,庄稼就完了。为了保住庄稼,只要是下雨天,队员们就扛着锨去看护台田。7月里一场大雨,下了一天一夜,队员们就整整一天一夜没离开台田。这年七八月间,降水量达七八百毫米,“南大荒”上未修台田的地,已被积水淹没,运河套里的好园田,有的也涝了,但是,台田里却是一派喜人的景象。试种的几种庄稼都获得了好收成,播种豆子和玉米15亩,共收粮食2890斤;种植棉花7亩,收籽棉700斤;收花生和向日葵等油料1800斤;收蔬菜12.4万斤。为集体增加收入4200多元,为国家减轻了负担。

  兴修台田的胜利,引来了络绎不绝参观的人。《河北日报》也刊登了佟家花园改造盐碱地的事迹。这时,有的民兵流露出一种骄傲情绪,今后是停滞不前,还是继续奋斗?党支部、民兵连在全体民兵中开展一次大讨论,引导大家要有长远打算,胸怀全局,既要看到已取得的成绩,也要查找问题。经过这次讨论,大家受到了教育,纷纷表示,绝不能满足这40亩的成绩,改造盐碱地的任务还很大,我们要继续干下去。

  秋后,新的战斗又开始了。人们就靠着一把铁锨两只手,泥里水里来战斗,一直干到大雪封地。在临封冻前,为了完成挖沟渠的任务,来了个“七天七夜”大会战。在这7天中,村里的30名男女民兵也前来支援,每人每天平均25方土,尽管天气寒冷,民兵们只穿单衣还被汗水浸透,在上大冻前,修台田54亩。从1964年冬到1965年春,又用55天的时间,挖了57条排水沟,把平地垫高了一米半,还搬走了7个大碱堆,又在剩下的100亩涝洼地上修成了54亩新台田。仅用了一年时间,就完成了原计划3年的洼碱地改造计划。1965年春天,他们又带领民兵在津浦路东侧的一片老盐碱地上修建了45亩新台田,使全大队的粮田面积由1963年的71亩扩大到210亩。1965年秋天,大队台田粮食作物的单位面积产量达到573斤,比附近洼碱地高出三四倍。其中,台田上的小麦平均亩产346斤。

  佟家花园民兵在改造盐碱地的过程中,牢记毛主席“备战备荒为人民”的伟大号召,学习人民解放军的“三大作风”,充分发挥民兵生产战斗化、行动军事化的特点,大大提高了劳动效率,不仅在生产上获得了丰收,而且在军事训练上取得了显著成绩。他们在改造盐碱地的劳动间隙,时刻不忘枪杆子,坚持劳武结合,带着战备观念,一手拿镐,一手拿枪,开展军事训练。在地里搭着枪架,利用休息时间练习刺杀、射击、投弹技术,出现了两名神枪手,五名优秀射手,全连步枪第一练习实弹射击成绩总评优秀,在全市五次比武中四次获第一名。

  1965年9月5日,是佟家花园村民难以忘怀的日子。这一天,秋高气爽,碧空如洗。上午9时30分左右,中共中央书记处书记、国务院副总理、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长罗瑞卿在河北省委第一书记林铁、沧州专员公署副专员阎国钧,沧州市委代理书记、市长刘宗培,武装部政委张庚申等省、地、市领导人的陪同下,风尘仆仆地来到佟家花园视察。罗副总理一行在民兵们开展台田建设的简易房子里听取了党支部书记、民兵连指导员马振东关于民兵改造台田、民兵训练等方面的情况汇报,实地查看了修筑的台田和长势喜人的农作物。接着,观看了民兵在劳动间隙操枪练武的情景。正在挥汗大练的民兵连长张振焕,见罗副总理走了过来,马上放下手中的武器,激动地向罗总长举手敬礼,说:“罗总长好!”罗瑞卿亲切地握着张振焕的手问道:“你们又练武又修台田累不累?”“不累!”民兵们异口同声地回答。罗副总理接着又问道:“你们民兵搞台田,影响不影响军事训练?”张振焕兴致勃勃地说:“我们边修台田边训练,劳武结合,相互促进,而且把修台田当成我们练兵的一个项目,既改造了洼碱地,又增长了保家卫国的杀敌本领。”罗副总理不住地点头表示满意:“你们劳武结合的做法很好!应在全国大力推广。”

(作者:孙福军 沧州军分区军志办主任、沧县人武部原政委)

信息检索 标题
正文
点击排行
本类推荐

Copyright @ 2010-2020 沧州党史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主办单位:中共沧州市委党史研究室主办 冀ICP备11005373号-2